房企做品牌推广要理清的三层逻辑关系
品牌本来就是一个很“虚”的概念,没有品牌推广的逻辑,为品牌而品牌,就很难落到实处。对于房企而言,必须要搞清楚,品牌和企业定位、营销、产品/项目之间的关系。 1、企业定位分层次,品牌打法不一样 一个企业都只有一个定位,但是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,定位和品牌实际上要分为两个层次,推广的对象也不同。面对不同对象,在推广的过程中采用的渠道和需要达到的目的也不一样。 一个定位是面向政府、资本市场的企业定位,解决的是如何利用品牌背书助力拿到更便宜的地和钱的问题。 例如万科城市配套服务商、华夏幸福产业新城运营商,这个层面上的定位,是企业的整体战略发展方向,也是企业在行业当中的竞争占位,这个定位决定了房企能不能够拿到便宜的地和钱。这种品牌推广规模没有必要大,形式也不需要花哨,关键在于信息要清晰。 另一个定位是面向客户的产品定位,主要诉诸企业核心的产品优势和功能,解决的是如何通过品牌来溢价的问题。对于客户来说,这个层面的感知更多的是一个心理上的标签和联想。 例如,龙湖以物业服务出名;东原以儿童配套(童梦童享)知名;绿城则主打产品品质;阿那亚和聚龙小镇的社群;以及绿色节能著称的朗诗。 这种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越明显,品牌的标签和形象越清晰,就越能发挥品牌价值,实现海尔张瑞敏所说的,“卖得多、卖得快、卖得好”的效果。这个层面上的品牌活动,创意和营销手段都要求更加丰富。 企业品牌在两个层面上的推广大相径庭,有同行问明源君,看了那么多优秀案例,自家的品牌发布会也办得高大上,有高度、有温度、有情怀,发了一堆通稿,为什么结果却完全是自嗨,其实原因就在这里,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对象,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推广渠道。看别人家的品牌营销总是像雾像雨又像风,自己做品牌推广也永远是隔靴搔痒。花了钱,达不到效果。 2、品牌和营销要一体化,相辅相成提升效率 品牌营销和项目营销,都要花钱,最好的办法就是一石二鸟。品牌房企往往在项目和品牌的推广上整体性更强。 好的营销推广,能够丰富品牌的内涵。例如成都保利“戒11.11,爱上保利”的营销,娱乐化的广告拉近品牌距离感,将星座吐槽和同城多个项目的卖点结合,既完成品牌的情感沟通,又帮项目做了推广。核心稿阅读量200万,本地知名大号微信阅读量近40万,保利官微吸粉3000多。 还有将品牌馆和在售的项目展示中心合而为一的梦工厂,不管要看哪个盘去的都是同一个地方,看盘的过程就是一次品牌的强化。还能够实现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转化,提升单一项目的推广效率。 好的品牌活动,也能够直接刺激项目销售。例如,合肥万科一场品牌发布会,不仅可以做到品牌和价值观的输出,同时还有营销力。通过宣讲“让居住更智慧”的品牌理念,推广“三好住宅”产品,实现宣讲当场95%的认筹率,将品牌活动和在售的城市之光项目营销活动有机结合。 3、品牌和产品/项目要互动,充实品牌内涵 ● 客户对于房企品牌所有的想象,最后还是要落位到产品使用体验上。 品牌不在于你怎么说,而在于客户怎么想。东原在上海的科技主题式产品发布会,视频互动、9D眼镜、机器人、电子屏刷脸、童梦童享体验区,一应俱全,内容和形式的背后是 “快而有心、小而有趣”的客户逻辑,还原智能社区生活的现实使用场景,客户想象非常具体,对品牌价值的提升也实实在在。房企的品牌理念只有通过产品才能被真正感知。 对于大房企来说,不同的产品系列,都是品牌内涵的一次延展。每一个产品系列实际上就是一个副品牌,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品牌内涵,和持续的推广经营。 某千亿房企,旗下八大产品系,但是连公司内部的员工也说不上来,各条产品系之间的具体区别。对于客户来说,品牌内涵越简单越好,top系就是高端产品,幸福系就是城市刚需,用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的都是无用信息,干扰对整体品牌的理解,也很难帮助解决实际的销售问题。 ●中小房企,做项目就是做品牌 每一个品牌房企的品牌之路上,都至少有一个里程碑式的标杆项目,成为品牌发展的重要节点,就像院子系列对于泰禾品牌发展的意义。对于中小房企来说,同时开发的项目不多,一个项目的成功和口碑,对于品牌而言更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 长沙有一个销售代理公司,拿到一块不错的地,零经验开始做项目开发、招商运营。一两年的时间,引进大量首次进驻长沙的品牌,将项目打造成为长沙新一代的时尚新地标。开发商的品牌知名度也基本建立起来。 对于中小房企来说,先做项目再做品牌是最稳妥的思路。与其一直做品牌宣传落不到实处,不如先潜心做好一个项目。 整体来看,对于房企的品牌之路来说,内容重于形式,自上而下统一的品牌逻辑才是最重要的。品牌的打造没有捷径,最终都要回归到产品本位,产品为本,真诚沟通。大道至简,还是那句话,没有任何道路能投通向真诚,真诚本身就是道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