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洗牌,数据公司的出路在哪里?
每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,都会面临行业洗牌,大数据行业也不例外。 背景:政策出台 去年拟定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了。 第四十一条规定:“网络运营者收集、使用个人信息,应当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的原则,公开收集、使用规则,明示收集、使用信息的目的、方式和范围,并经被收集者同意。” 第四十二条规定:“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、篡改、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;未经被收集者同意,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。” 第四十四条规定:“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,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。”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的实行,限制了企业或个人对他人数据信息的“乱用”。 用户数据被乱用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几年,而在“徐玉玉案”时被推向舆论尖口。2016年,徐玉玉以高考568分的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,而在不久后的8月21日,徐玉玉因被诈骗电话骗走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,导致心脏骤停,最终不幸离世。 一时间,大数据行业成为众矢之的对象。 现状:数据公司被调查 据“一本财经”公众号,“15家数据公司被调查,名单中不乏估值几十亿的大公司。据知情人透露,此后,调查范围则进一步扩大,‘名单已有30家’。” 事件一出,许多公司迅速切掉了一些敏感业务线。先停掉了“三要素”接口,即手机、姓名、身份证;接着,停掉学历数据接口;随后,又全面切断了车辆、住房、公积金等数据接口。 大量接口被切断后,整个行业便传出了裁员潮。而作为大数据最理想应用场景的互联网金融也免不了裁员潮。 出路:自救之路 行业洗牌,数据公司的出路在哪里? 在“一本正经”公众号看来,自救的第一条路是进行数据脱敏、加密。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,在查询结果的输出上,采取打分制,从而进行信息比对;或者通过技术加密,保护用户的隐私。 第二条路是数据公司之间进行联合建模。双方共同开发出一套系统,最终系统只输出一个数据,双方实现数据共享。 但这两条路都不好走,难度大,成本高。 洗牌:二八格局形成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的出台,使得第三方数据公司很难再去获取、使用用户的数据。许多行业从业者都下了“行业90%的公司将被淘汰”的判断。 但是,有人被淘汰,也有人逆境成长。 9月25日,联通也成立了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。 虽然许多数据公司面临出局,但是,未来,拥有独家数据源的公司则会更有竞争力。从中也可以看出,二八格局已形成。 最后 对于此次大数据行业的洗牌,无疑是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,更重要的是,在政策监管下,用户的数据信息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。 一个行业的发展,必然会经历混沌到监管再到规范的过程,只有经历了清查、整顿后最终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环境。 |